首页>新闻中心
摘自微信滕氏水产
生鱼又称乌鳢、黑鱼,是我国淡水养殖名优品种,具有祛瘀生肌、滋养调补的药用价值,是日常滋补和术后调理的常用食材,深受国内和东南亚市场欢迎,因此,近年来生鱼养殖成为广大养殖户的致富门路之一。
近3年,我国乌鳢(包括杂交鳢)年产量一直保持在 50 万吨左右,在我国淡水养殖品种中产量位居前十。
生鱼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它们的生长速度也比较快,符合“头年鱼种、二年成鱼”的生产要求。此外,与其他鱼类不同,黑鱼离水后不易死亡,死后肌体也不易腐败变质,所以更便于长途运输与加工。生鱼营养价值高、肉质鲜美、无肌间刺,相比起草鱼,生鱼刺更少,是酸菜鱼、番茄鱼等餐饮业以及预制菜的必选。
年产量54.85万吨,
广东生鱼占51.6%
目前我国养殖的主要品种有乌鳢、斑鳢及杂交鳢,而生鱼为三者的俗称。其中,斑鳢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及港澳地区,又称“两广生鱼”;乌鳢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等长江流域,又称“两湖生鱼”。杂交生鱼是乌鳢与斑鳢杂交繁育出的子一代杂交种。
20世纪70年代浙江省淡水试验场从广东引种进行养殖。湖北省洪湖市大同湖农场、水沙湖农场以及湖北仙桃、监利等地在20世纪80年代末即开始大面积套养乌鳢。山东省是我国较早开展乌鳢单养的省份之一,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浙江省萧山市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展了群众性的庭院式单养乌鳢,取得了成功的养殖经验,并推广到余杭、绍兴、温岭、温州、嘉兴等地区,如今,生鱼养殖遍布全国各地。
从2003年~2013年,生鱼养殖产量不断攀升,2013年突破50万吨。2015 年的“毒黑鱼”事件和 2016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活鱼下架”事件,生鱼行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此后,全国生鱼养殖产量2016~2019年间虽略有起伏,但总体稍有下跌。2019年之后,我国生鱼产业回暖,产量稳步增长,2021年中国乌鳢产量达54.85万吨,同比增长9.46%,预计2022年中国乌鳢产量将达到56.85万吨。
分省市来看,2021年广东乌鳢产量完成28.30万吨,占全国乌鳢总产量的51.6%,占比非常大;江西乌鳢产量完成4.30万吨,占全国乌鳢总产量的7.8%;浙江乌鳢产量完成3.96万吨,占全国乌鳢总产量的7.2%。
目前,广东地区的生鱼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佛山(南海、顺德、三水、高明)、中山(东凤、东升、三角、民众)、江门(新会、鹤山)、清远(英德、清新)等地,顺德、南海、中山三地的养殖面积占整个广东生鱼养殖面积的近90%,其中以顺德养殖量大,占据整个广东省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