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摘自微信农财宝典
文 | 南方农村报 农财宝典特约撰稿人 彭日立
“饲料质量变差”
“料比高
”“饲企老板被抓”
“饲企因资金断裂被供应商堵门”
……
最近,关于
饲料的话题频上热点,饲料企业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甚至催生信任危机。“饲料的饵料系数”“水产配合饲料的检测标准、饲料标签的指标数据是否适应如今水产养殖发展”的话题再次引起业内人士的讨论。
饵料系数
压垮养殖户的最后一根稻草
饵料系数(又称料肉比)是描述饲料转化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养殖户选择饲料的重要参考。饵料系数=饲料消耗量/增重量×100%,饵料系数越低,说明该饲料转化率越高,该饲料使用效果越好。原材料品质决定饲料品质,饲料品质影响饵料系数。
回顾2022年3月,养殖低迷的同时,原料屡创历史新高,饲料一波接一波涨价,与2021年12月31日原料均价相比,大宗原料均在上涨,作为饲料配方中占比最大豆粕,竟然上涨1500-2000元/吨,涨幅高达60%;其次,菜粕、棉粕也均跟随豆粕大幅上涨20%-40%不等,以菜粕为例,3月份仅一个月就涨了500元/吨,还有豆油、小麦、麸皮等均有大幅度上涨。
此时,饲料企业面临着上下游的双重夹击。在上游,饲料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某些原料甚至断供,有饲料企业因为缺原料而停产、断供。在下游,由于水产品价格低迷,养殖端对饲料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有限。饲料企业此时的生产成本同比上升幅度较大,毛利率同比下降,为了控制成本,只能“各显神通”,结果可想而知。
随着2022年养殖的水产品陆续上市,各大饲料企业的饵料系数陆续浮出水面。据《农财宝典 大国渔业》征集收到的800余份问卷数据,其中95%的被调查者认为近年饲料质量有变差,饲料质量变差突出的表现是饵料系数增加,其次是成本增加、鱼病增多与产量降低。
俄乌战争这张多米诺骨牌经过1年多的层层推倒,最终压在养殖户身上,饵料系数成为饲料原料价格暴涨的一种滞后表现,在低迷的鱼价行情下,成为压垮养殖户的最后一根稻草。
粗蛋白含量
掺假和伪劣饲料的注水空间
“饲料品质下降”已成为养殖户的共识,但从饲料标签上来看,却基本体现不出变化,比如关键的粗蛋白指标仍维持稳定。那不禁要问,饲料标签还能不能作为判断饲料品质的参考依据?
《饲料标签》标准是国家强制执行的标准,所有商业流通的工业饲料产品都要有饲料标签。厂家通过饲料标签对其产品的营养成分所作出的保证和使用指导,使用者可以从中了解到有关此饲料产品和如何正确使用该产品的所有重要信息。同时,它也是饲料是否合格的理论依据。
按照《饲料工业术语》(GB/T10647—2008)定义,营养指标是对饲料原料或成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或营养价值所作的规定,主要包括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赖氨酸或有效赖氨酸、总磷等。饲料中对于蛋白质指标是采用“粗蛋白质”衡量的,由饲料中含氮量×6.25(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所得,由于饲料中的含氮物质并非全部是蛋白质,故称粗蛋白。但粗蛋白并非水产动物可消化利用的蛋白,粗蛋白的定义也为掺假和伪劣饲料提供了空间,如将尿素、三聚氰胺等掺入饲料,将羽毛粉等蛋白含量高、利用率低的一类原料加入饲料中,以提高粗蛋白水平。
早在2012年,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的冷向军教授已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水产饲料行业标准分析与建议——营养指标》一文,指出了当时饲料标准的一些不足之处。文章指出通过对水产饲料行业标准营养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这些标准对于规范水产饲料行业,提高水产饲料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水、热条件差异甚大,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同一养殖鱼类应具有不同的营养需求(水温、养殖周期均不同,温度对鱼类的适宜营养需求具有显著影响),但所有的标准均未考虑这些因素;从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和饲料行业现状来看,采用营养素的可消化值或可利用值更能反映动物的实际营养需求,也有利于提高饲料可利用效率,如可消化蛋白、可利用氨基酸等指标,这些已经在畜禽动物饲料中得到了应用,但在水产动物,到目前为止,仍然缺乏一套较为完整有效的对原料营养素利用的数据,即便是基础的数据,如鱼类对主要原料的蛋白质消化率,依然无从参考。这使得在水产饲料的配方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粗蛋白、总氨基酸等指标,一方面制约着配方技术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为水产饲料质量埋下了隐患。
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饲料工业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水产饲料产量为1502万吨,2021年水产饲料产量2293万吨。在饲料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养殖板块的技术发展迅猛,亩产量节节上升。对水产投入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虾类工厂化养殖有工厂化专用料,小棚模式又小棚专用料,饲料对养殖模式的改进,养殖的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养殖户缺乏饲料品质的鉴别能力,主要判断依据是标签上的关键营养指标,如今饲料指标被“注水”,让养殖户无所适从。
在饲料工业迅猛发展的今天,饲料标签以及检测标准也应该与时俱进,把更直观的可消化蛋白、可利用氨基酸等指标添加到标签上,让饲料回归质量与技术的竞争,而不是过度营销与“科技狠活”。